抑郁症患者放弃自己的那一刻不害怕吗?难道有比死亡更可怕的吗?
对于抑郁症的自杀,他本人并不惧怕,相反对于他们来说是解脱,因为这种痛苦他们难以承受。
抑郁症自杀,杀死的不是自己,而是让他产生爱恨纠缠的客体。而自杀的自己是存在自己虚幻的头脑中,那个被思维扭曲的我。就是我们所说的“小我”。而真正的自己是本我,当本我迷失到若无的状态,实际上人已经形如槁木,人存在的意义实际上已经消失,自杀不过是一种形式。
抑郁症自杀,从自恋的角度讲,他把所有的攻击完全针对自己,恰恰是不希望伤害所有人,以为通过这种自恋方式让世界完美,这种自恋有着强大的道德感。抑郁症的朋友,恋的是那个纯洁无暇的世界,憎恨的是那个讨厌的自己。所以这种自恋也叫恶性自恋,当理想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实际上这种自恋解决不了冲突,而解决冲突唯一的方式就是问题存在的客体消失,抑郁症朋友把自己生命存在看成是这个客体。
所以,处在抑郁症痛苦中的朋友,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系统治疗,随着医学的发展,抑郁症得到了更多的认识,治疗方法和手段也多样化,治疗的效果也越来越好。
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是毫无征兆的吗?该怎么预防?
谢谢邀请,我是治疗抑郁症的精神科医生,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我觉得不能简单的概括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是否毫无征兆,因为医学,尤其是精神医学有强烈的个体属性,可以说患同样疾病的患者,不同个体之间的表现也可能天差地别。
比方说抑郁症患者,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都是逐渐加重的,最开始只是睡眠节律问题,后来又出现兴趣狭窄或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社交退缩,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过低,慢慢出现悲观厌世,轻生念头,而往往轻生念头持续很久且在某些特定社会事件影响下患者才会出现自杀行为。
但这只是一种情况,其中一部分患者还会在没有暴露出轻生念头的情况下突然出现自杀,或者已经暴露消极观念并且在治疗并得到一定的缓解的情况下突然又出现自杀行为。所以,我们认为自杀常常毫无征兆,突然发生十分意外。
缓解顽固自杀观念一定要尽快到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治疗,通过系统药物治疗或者MECT治疗,患者一般会快速缓解轻生念头。记住,抑郁症患者,保命是第一位的。多关注,多关心她,给她以支持和关爱,帮助她走出心灵的阴霾。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也希望你转发给周围人,让他们也了解抑郁症的危害性。不要被抑郁症打败。
您好,抑郁症患者自杀并非没有征兆,需要身边的人给外留意,
患者在近期一段时间有明显的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晚上睡不着觉;喜欢借酒消愁;对人生悲观绝望感,流露出轻生的念头;收集一些可能实施自杀的物件,比如刀具、药物、绳子等。当然,还要提防一些患者在一直波动的情况下,突然变得”好“起来了,能主动和人打招呼等,这可能是伪装,患者其实已经在准备实施自杀行为,尤其要注意。
对于这样的患者,身边的人一定不要回避自杀这个话题,可以开诚布公地和患者聊聊自杀,会有什么计划和做法等,告诉他们不是想不开的事,而是疾病所导致的,通过治疗是可以改变的。如果回避这个话题,不去正面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患者加剧对人生得悲观失望,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此外,身边的人要对患者可能采取的自杀道具进行严控,比如把刀具、绳子、农药等藏好,别让患者接触到;禁止患者在高楼窗边,河边停留。
如果觉得满意,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定期更新原创医学科普文章。
众所周知,自杀的念头人人都有,并非是抑郁症者所特有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杀一般经过三个阶段:
1.挣扎纠结期:开始产生自杀想法,这个想法几乎是人人都会有的,这个阶段是“想死又怕死”,此时直接问他:“你想过自杀吗?”。一般我们不敢这样去问,可能我们会觉得,要是问完后他自杀了怎么办?那只有一种可能,他本来就想死,不要太自恋的认为,你一句话就会把别人问死,你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2.呼救期:每个人都是想活,没有人一心求死,他会向周围人传递一些信息,比如写遗书、分礼物、谈起跟死亡有关的话题。为什么我们会忽略这些信息呢?因为我们也恐惧死亡,我们也害怕自杀,我们自己骗自己,我们愿意看到他正常的表现,不愿看到他不正常的表现,我们宁愿相信他没有问题,不肯相信他有问题。
3.平静期:自杀前的72小时是平静期,下定决心要自杀,什么都不重要了,反正也要死了。一个有自杀经历的人,如果他突然好了,极有可能是进入了平静期。大多数想自杀的人,都会把身前事了结,因为他们不希望有遗憾的自杀。
平静期是最危险的阶段,很容易被忽略。
所以,下面是敲黑板画重点的时刻了,就是我们要怎么去预防自杀。
附图中有一张徐凯文老师编写的自杀自伤评估表对于表中的问题不回避,直接问。
得分越高,风险越大,就需要采取紧急措施,送医院就医。这一点不要犹豫。
^0^刺猬抱团取暖时^0^
ᨐ解读情绪剖析他ᨐ
~赵小明心理团队 海霞